親愛的同學們:
課堂是人類知識火種傳遞的“交接地”,是培育祖國棟梁之才的“苗圃園”,是青春旅途上的“加油站”,是提高技術技能的“練兵場”。不負韶華正成長,最美青春在課堂。為加強學風建設、創(chuàng)建文明課堂,我們特向全校大學生發(fā)出如下倡議。
一、不穿拖鞋進課堂
夏天的校園到處風景如畫,同學們繽紛多彩的服飾把學校裝扮得更加絢麗多彩。但我們在檢查教學和隨堂聽課時也發(fā)現(xiàn),課堂里的“拖鞋小哥”、“拖鞋萌妹”越來越多,拖鞋幾乎成了很多同學的校園標配,課堂幾乎成了校園拖鞋“展銷會”的“分會場”。更有甚者,“咖位”高的同學在上課時竟然堂而皇之的把拖鞋也脫了,慵懶范兒十足。
有的同學也許會說,穿拖鞋無拘無束、放松休閑、“足”夠輕爽、“足”夠舒服。其實,課堂不是休閑的場所,穿拖鞋“難登大雅之堂”。在課堂上穿拖鞋的行為確實是過度個性化了,不僅損害自己的形象,也是對老師和同學們的不尊重,更會令人對你產(chǎn)生自由散漫的印象。
清爽也要講究場合,更要得體大方。或許有的同學會說,拖鞋僅比涼鞋少了一條帶子而已,而恰恰就是這條帶子,折射出一種尊重,彰顯出一種修養(yǎng),反映出一種文明,表現(xiàn)出一種禮儀。教育部頒布的《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》就有“儀表整潔,待人禮貌”的要求哦。
暴雨伴驚雷,校園積水深。當校園開啟“看海模式”時,建議同學們也不要穿拖鞋“蹚渾水”,盡量穿防水鞋出行,否則容易染上腳癬、皮膚外傷感染等皮膚病。
子曰:“不學禮,無以立。”待人以禮、知書達理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養(yǎng)之一。無論拖鞋在設計上多么好看,也不適合在課堂上穿。課堂不是“時尚圈”,上課不可走“時髦秀”。請同學們將文明禮儀根植心間,放棄拖鞋,拾起文明,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空間。
學校會組織有關人員對在課堂上穿拖鞋行為進行檢查的,如果被檢查人員“盯”上了,會勸導你不穿拖鞋的,但是不會給你“穿小鞋”。
二、不帶食物進課堂
我們也發(fā)現(xiàn),有少數(shù)同學在不同時段攜帶食物進課堂,或帶零食進課堂作為“課間餐”,致使課堂里縈繞著各種食物的味道。別人在埋頭苦學,你在埋頭苦吃;人家學習特別能吃苦,你特別能吃!你幾位“飯友”舌尖上的享受,可能是一群“學友”的忍受啊!還有的同學將殘留食品和垃圾放入課桌內,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和課堂環(huán)境。
勿將課桌變餐桌,莫把課堂當食堂。課堂是教學活動的“主陣地”,是師生成長的“大舞臺”。在課堂上進食,異味彌漫,既擾亂學習氛圍,也有損大學生講文明、懂禮儀的青春形象,不利于學校優(yōu)良學風的建設。
美食無限好,干飯要趁早。大學生必須懂得制定合理的時間計劃,學會自我管理時間。希望同學們早睡早起,留足時間在食堂吃飯。
食物進課堂,何來書卷香?希望同學們自覺自律,養(yǎng)成良好的就餐習慣,營造“書香課堂”而不是“飯香課堂”,許你良辰美景,還我無餐課堂,改善教學環(huán)境,推動學風建設。
同學們,為維護良好的課堂秩序和學習環(huán)境、創(chuàng)建文明課堂,我們特發(fā)出以上倡議,希望得到你們的響應!
質量管理和科研處 學生工作處 校團委
2023年5月24日